当前位置:首页> 企业文化 > 文学作品
少年的记忆----榆钱儿
来源: 作者:  发布时间:2015-05-04 00:00  浏览次数:958

作者:总工办  杜继东

    今天是星期天, 天气晴好 ,闲暇之余,就到房后的水塔山上散散步。
    水塔山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南角,方圆约1平方公里,原为光秃秃的土石山,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,经乌鲁木齐数万军民的植树造林,一片光山上栽满了榆树。春天一到,榆树上挂满了榆钱儿,绿绿葱葱的,上山赏景的人络绎不绝,而我却被这串串榆钱儿勾引起了儿时的记忆。
    我家在沂蒙山区的一个小山村,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,粮食不够吃的,几乎年年青黄不接。吃的饭是地瓜面摊的煎饼,白面馒头只有过年才吃上几顿。因为没有油,菜一般是清水煮的,更谈不上用肉炒菜了,正因为没有油水,肚子常常饿的咕咕叫。
    印象里我家房子后面就长着一棵大榆树。春节一过,我就盼着树上的榆钱儿能早点长出来。几阵春风吹过,树头开始飘绿,从粗细不等的树枝上冒出无数个绿色的小球来。随着天气变热,小绿球越来越大,从米粒大小长到花生米大小,渐渐地便可以看出榆钱儿的模样来了。这是我最高兴看见的一件事,因为这个时候我便可以爬到树上一手揽着树干,一手捋着榆钱儿,不管三七二十一,大把大把的吃起来,用这世界上“最美味”的餐食来填饱饥饿难耐的肚肠。在榆钱“飘香”的季节里,每天最后一节课,心就已飞到榆树上了,听到下课铃声,便一溜小跑来到榆树下,享受我的“美餐”。

    榆钱儿算不上菜,在五谷杂粮中也没有它的位置,可在贫穷的年代却给不少人带来一份希望。在那个年代不但小孩喜欢吃,大人也爱吃,不少家庭采集来,拌上红薯面做成窝窝头当主食来吃,能顶过几天难熬的岁月。我把多捋的榆钱儿带回家,娘就和点地瓜面蒸熟,地瓜面有甜味,榆钱也甜,我和弟弟妹妹嚼着这甜甜的美味,仿佛是童年时代最大的享受。

    现代人已经感受不到饥饿的滋味了,但我对榆钱儿的那份情结仍无法忘怀。在春日的暖阳里,望着这满山嫩嫩的榆钱儿,我举起手、翘起脚用力将胳膊伸向那最嫩的一枝,慢慢的捋了一把榆钱儿,轻轻的放在嘴里,真香,真甜……